close
闊別近六十年的兩岸直航, 是台灣連月來的焦點新聞不說, 昨天還分別上了La Repubblica.it BBC 的影音及亞太新聞頭條. 

沒營養的我連看了好幾天沒營養的新聞, 追蹤著首發團的VIP行程多緊湊, 菜單多新穎, 空姐多美麗, 伴手禮多精緻...... 心理一邊嘀咕我們可以這樣高規格但膚淺的對待''大陸貴客''多久 ?

被老蔣從紫禁城帶來台灣的大白菜和肥豬肉, 可以吸引陸客來一回三回, 或許更多回, 畢竟同文同種但不同教育思想所型塑出的不同生活方式對彼此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對其他國家來的遊客呢? 

剛剛看到楊渡在聯合報的民意論壇所刊出的這篇文, 讓人眼睛一亮. 急忙貼上來跟大家分享.  (Hello小潔, 跟你們 樂活Lohas Traveler 的旨趣相去不遠是吧!  )  尤其是... 愛上台灣,愛上一種生活方式,愛上一種文化氛圍,旅客才會不斷的再來.   這不只針對陸客, 也是台灣發展觀光產業該有的方向.

說到產業, 兩兆雙星之後, 就沒聽到政府有什麼高瞻遠囑的產業規劃政策了....  Skyming學姊, 你還在觀光局嗎?  呼喊一下跨部會(
觀光+文化) 的合作吧!!  不是只有經濟部才端的出產業的菜啊....  憂啊....





兩岸生活圈 感覺全變了

七月四日早上八點,接到一個大陸朋友的手機簡訊:「今天到台灣,晚上可以一起吃飯嗎?」

直航的第一天早晨,所謂「兩岸生活圈」的「第一感」,就是這樣開始。一種新的生活形態,一種不同於以往的交流方式,以及思維方式,正悄悄展開。

以往兩岸交往,往往是大陸方面說:「你什麼時候有空,來上海一談。」現在,是上海方面說:「明日飛台北,下午可否見面談談?」

這就是兩岸直航後的最大變化。兩岸新時代終於開始了。最關鍵的是整個心理感覺完全變了。

從馬英九總統「兩岸一日生活圈」的表述,民間充滿商機的期待,都讓人覺得這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全球性的通貨膨脹與經濟不景氣聲中,唯一讓人感到欣喜的正面訊息。然而它絕對不僅是經濟面的,文化與心理層面的影響更大。

從心理面看。它讓兩岸文化貼得更近。大陸旅客要的絕對不只是觀光,正如早期到大陸去的台灣觀光團,津津樂道的是台灣所未曾有的人文風貌。北方荒涼的大草原,九寨溝的獨特水質顏色,新疆無邊無際的沙漠,少數民族的飲食與文化等等。然而,台灣在人文上準備好了嗎?

曾聽大陸文化界的朋友說過,他旅遊過大陸及歐美許多地方,最喜歡的,卻是台灣的九份。為什麼?他說,那裡有一種細緻的人文風景,安靜的小鎮氣息,一種細細 生活的品味。它會讓人有一種「流連」的感覺。他的說法,讓我忍不住想起京都。雖然我知道九份遠遠比不上京都,但它卻有可能發展出一種旅遊文化。

我們該問的因此是:大陸觀光客需要的是什麼?早期必然是與中國近代歷史有關的故宮、兩蔣、張學良故居等,然而台灣的文化產業呢?我們有沒有足以讓大陸旅客 想去的書店?文化表演團體如雲門、表演工作坊等,有沒有可能因為觀光客而形成長期性的表演,讓周末時旅客可以欣賞到台灣文化的精華?還有時尚產業,有沒有 可能形成品牌效應,讓台灣的時尚產業因為大陸旅客的加入,而有更大的市場腹地,建立台灣特殊的自我品牌?…

還有像茶文化,台灣有沒有賣茶之外,藉由茶館形成一種茶文化?台灣茶葉外銷世界的長遠歷史,顯現台灣在全球化的位置,台北市大稻埕一帶,能不能形成新景觀,讓茶文化更細緻呈現?

台灣歷史最為特殊的全球化歷程,不同時期的殖民文化,要如何透過旅程安排,看建築,看古蹟,也看現代的表演才能讓大陸旅客了解更真實的台灣內在精神。

政府不應只是期待旅遊業者自己安排,而要更主動的讓文化觀光特色凸顯出來。香港旅遊局每年花費大量預算行銷香港,台灣也應在大陸做足夠宣傳,讓大陸旅客有更深層的文化體會,他們會更愛台灣。

是的,讓旅客來台灣,愛上台灣,愛上一種生活方式,愛上一種文化氛圍,旅客才會不斷的再來。

唯有做了這樣的功夫之後,或許有一天,我們早晨醒來,會接到大陸朋友的手機簡訊說:「本周末到台北,下午在茶館開會,晚上一起去看雲門」。

【2008/07/05 聯合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angfangnora 的頭像
    fangfangnora

    台勞@慕尼黑

    fangfangnor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