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nes from the 'Baby Care' course hold in Munich by a midwife association; a half-day crash-course which was extremely valuable!)
Attachment Parenting (AP)
(AP, 不確定該怎麼翻譯, 概念就是現在很普遍的'母嬰同室'之類的, 倡導父母應該盡量接近嬰兒, 充分滿足他的需求.)
- 胎兒在母體內從未面臨以下三種狀況 : 飢餓, 疼痛, 孤獨. 因此, 當新生兒離開母體, 面對這些他不曾有的'經驗', 痛苦(Distress)便由此而生.
- 新生兒如何反應痛苦(Distress) : 高腎上腺素, 心跳呼激加快, 流汗, 哭鬧.
- 在0-6個月期間實踐AP, 提供新生兒一個'Safe Haven(避風港)', 不外乎提供嬰兒所需要的舒適性&支持; 7-12個月的AP, 則是要給孩童一個'Safe Base(安全基地)', 讓他可以開始發揮好奇心跟探險精神, 提供學習及腦部發展的機會.
- 新生兒在前六個月吸收外界刺激的管道, 95%來自觸覺.
- AP三步驟 : 親密 + 敏感 + 應答
母乳哺餵
- 據說攝取過多維他命C, 對於母乳製造有影響, 建議不要攝取太多高維他命C含量的水果. (註: 這是課堂上老師說的; 存疑; 但是我還沒有姑狗相關資訊.)
- 分娩後在產台上就要開始 skin to skin, 讓寶寶開始'覓乳'. 前三天要盡量母嬰同室, 並且親餵, 不要用奶瓶.
- 身上不要噴香水, 不要擦有香精的化妝品.
- 寶寶餓的時候的哭聲與其他時候不同; 這個哭聲會刺激母親的腎上腺素, 並促進乳汁分泌.
- 不要限制或規定寶寶喝奶的時間或次數, 相信寶寶跟自己的直覺, 讓他餓了就喝.
- 判別寶寶喝的母乳是不是足夠的方法 : 如果寶寶頭頂有凹陷現象, 或者皮膚乾燥, 就是缺乏液體的反應. 不要急著餵配方奶!! 可以先餵開水試試看.
- 產後第四天開始脹奶疼痛(身體自然的類發炎反應). 不用擔心, 可以繼續哺餵, 過兩天身體了解這是在哺乳, 會逐漸消腫. 在德國, 用quark(一種乳製品, fresh cheese)冰敷, 便宜方便又有效. 所以, 因為擠奶漲奶等過程, 建議第一周內都不要有訪客.
寶寶哭鬧怎麼辦?
- 如果哭的原因可能因為肚子疼, 可以試著腳底按摩 : 以順時針方向摩擦寶寶腳底.
- 在寶寶耳朵邊大聲的'噓'; 噓就像叫人安靜發出的那種聲音. 音量要夠大寶寶才會有反應!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因為寶寶在子宮內已經習慣吵雜的環境了, 媽媽的心跳腹鳴說話聲音等等; 但是其實聲音最大, 且廿四小時不停歇的聲音, 就是媽媽血液流通的聲音, 跟'噓'聲一樣, 而且是很大聲的! 所以有些媽媽的經驗談說, 吹風機的聲音or洗衣機運轉or收音機沒有頻道(static sounds)的聲音, 會使寶寶安靜下來.
副食品- 六個月以後再開始就可以了. 一次只試一種食物, 連吃一個星期, 用以判別寶寶是否會對該食物過敏.
清潔寶寶
- 不需要任何洗髮精或沐浴乳. 清水即可. 水溫37度.
- 如果大小便後都有徹底清潔的話, 一周洗一次澡即可. (註: 這點我個人認為要因地因氣候條件制宜, 老師也同意. 德國較冷較乾燥, 可以這樣; 台灣就不一定了!)
寶寶睡覺.衣物
- 三個月內不用睡枕頭; 睡硬的床墊舖上毯子即可.
- Baby手腳比較怕冷, 建議襪子要穿毛料的, 帽子也是.
- 如果寶寶覺得太冷, 出生後的頭兩天會睡太多, 第三天起會睡不好!
- 要隨時注意把雙手包好, 避免剛出生的雙手反射動作(學名忘記了...).
- 寶寶整天躺在床上也不好, 大人用背巾背著小朋友行動, 有利於下半身發展.
其他
- 寶寶前三周只看得見黑白兩色, 第四周開始看見紅色.
- 寶寶或小朋友常流鼻水不用過度緊張, 並不一定是真的感冒了. 因為小朋友的鼻腔發育尚未完成, 所以輕微(且經常)的流鼻水是正常的. 輕微的呼吸不順亦同.
- 寶寶按摩用天然的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virgin olive oil)就好了!
- 建議不要使用丟棄式尿布, 為了環保也為了寶寶的屁股. 慕尼黑有公司提供'送尿布到府並收回清潔'的服務; 以下是之前貼在FB的分享. (使用心得等我回德國實際用了這個服務再補.)